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5|回复: 0

关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之商讨(下)

[复制链接]

337

主题

59

回帖

1186

积分

管理员

威望
0
金钱
785
贡献
0
听众
0
收听
0
阅读权限
200
在线时间
10 小时
注册时间
2024-10-9
最后登录
2024-10-23

活跃会员突出贡献论坛元老

发表于 3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二

  以下要就宋会督所谈孝行的几点,稍加检讨。按作者在教会三十年的观察,断定教会中人受西教士经济独立观念与习俗之毒化极深,不讲究孝敬父母,不知晓纪念祖先。这大概有些事实为根据,不必否认。可见独立自由的观念,教会中人实开风气之先。但在这东西文化接触交流起大震荡时,自然有多少人盲从无主,彷徨不安,行为不免乖僻了。孝敬父母是自然的,重要的本分;纪念祖先是当然的,合理的事体。凡是注意社会幸福,人格发展的明白人,不得不承认。然而像宋会督所主张孝敬同纪念的方式,比较有思想的人必不容易赞同的。

  (1)作者极痛恨近来所流行的儿女长大结婚,立小家庭,与父母远离的风气。这是斲丧“依依膝下之天性”,只“谋自己及妻子之发展,而置父母于不顾”,将来只有“老则凄凉悲苦,度不死不活之残生”。这样相习成风,怎能够成为国家,配作人类呢?谨按这确不是人生应有的现象,必须设法挽救的。人从受生于母胎呱呱而堕地时起,赖有父母费尽心血的养育,才得以成人。一旦长大,对于孝敬父母的诚意及办法,毫无充分的表示,怎么能算健全的人格,怎么能完成人生的艺术?对于同学,同事,同僚或任何朋友,甚至于陌生的路人,既然有扶持照应的义务,对于自己的父母反以为毫无关系,就难得说他是有理性而近人情的人。至于与父母同居或不同居,要看实际的情况及需要而定。父母康健,供给适宜,又便于往来省问,虽然不同居,不害为孝教。父母衰老,饿寒交迫,又常有争吵嫌厌,虽然同居同餐,仍难逃侮逆的罪名。记得数年前有一位儿孙满堂,财政情形,至少是小康之家以上。有人问及营养。他叹着气说:“我自己拿出一百元法币叫他们买一只鸡。结果只看见几块鸡骨头!”他是负教育责任多年的人,儿媳也受过相当的教育。所收获的却是一片伤心事,他自己同时代风尚,都要负责罢。

  古人对于同居这样大的困难,自然不晓得怎样解决。齐国有一位通国皆称不孝的匡章,孟子却表示无限的同情,不单与他往来,并且特别用礼貌待他。他明白匡章非不顾到奉养父母,不知道体爱父母的人。匡先生只是同父亲,对于重大问题意见不合,得罪父亲,不得不休妻逐子,终年不受他们儿子的奉养,免得更使老父亲难过、得罪更大(《离娄篇》)。几千年大家庭里的愁云惨雨,非笔墨所能形容。如同唐代张公艺陈崇两家都是九世同居,真是几千年来极少见的美事。张家用百般忍耐的秘诀,勉强维持,已算难得。陈家“长幼凡七百口,不畜婢妾”,秩序良好,品德高雅,更是可贵。不过只是历史上的美谈,今后我们不再希望一家之内同时有祖呼祖,孙见孙的情形了。

  (2)作者勉励青年宜在家中学习忍耐,本有理由。却是人当学习的美德,不只是一个忍字。我不敢赞同作者所说“忍之一字是人生作人之根本”。人生在家庭所学习的所养成的,是谦虚,信实,和平,谅解,互助,合作,独立,自由,乐观,博爱等等美德。家庭是纯洁社会的雏形,是吾人生命的摇篮,生活的实验场,心力体力疲乏时的养息所。在大社会里受别人恶意的批评,无情的藐视,接二连三的误会,甚或狡诈凶狠的陷害,只有靠家中人用温和的同情的了解,平心静气的……,来医治创伤,鼓舞精神,使我们前进。美哉家庭,就是那满有智慧与慈爱的家庭!我不必特地指出是小家庭或大家庭。依我们看,缺少智慧与慈爱,虽然为数只有两人的家庭,也像旅馆·一样,也与愁城无别。满有智慧与慈爱,虽然老小一堂共在十人二十人以上,也必互相敬爱,鼓励,开导,事业发达,和乐融融的。

  (3)作者又认定人生幼学壮行而至老成,对国家有相当的贡献,到了衰颓时,“正当享人生之尊荣安舒,受子孙之奉养,于子孙以尽孝之机会”。这句也包含些微的真理,不必用思想落伍的考语来责备作者。只是这种语气应当修正,不如说老年的亲属,渐渐衰颓,需要侍奉调养与安慰时,正是子孙尽孝的机会。然而作者在这里应受评判的是:他不曾,或不愿,把目光移得稍远一点。人是社会的一分子,国家的一分子。虽然对于社会与国家没有贡献的人,社会或国家也应当尽顾护安养的责任。何况这些曾有积极贡献的人,国家同社会,岂不更当尽养老尊贤的职责吗?国家与社会如果在这方面,各履行职务,就可以大大减少同胞知有家而不知有国的通病。自然的,我的意思是家庭,社会,国家都要分担养老的责任。但望作子孙的在社会与国家没定办法以前,不因此推托,因此掩盖自己疏懒偏私的行为。

  (4)作者根据“事死如事生,事亡如事存”的要训,认定敬祀祖宗是孝亲的根本,“敬祀祖宗乃属灵价值之最高者”。不敬祀祖宗,不能教子孙孝顺。人到晚年,必盼望在死后为子孙所纪念,不斩断他的血食。“祖先之灵享受血食,与其子孙神交,亦系自然,并无勉强”,敬祀祖宗,非敬拜偶像,“乃报本返始,遵从上帝诫命”。祖先虽是穷凶极恶,子孙更当敬祀,“子孙不见父母之非,乃能克孝克敬”(第十一页)。这些都是作者认为敬祀祖先的重大理由。去世的祖先能够享受血食并与子孙神交的意思(第八页),是从作者相信耶稣复活也曾食肉食鱼的故事,及使徒信经里的一句,“我信圣徒相通”而来。作者在这几点上面,用了多少思考的工夫颇成问题,他也无暇发见自己矛盾的地方。既已主张“祖先之灵享受血食”是自然的事,又畅谈在父母生死祭日之供献含有属灵的意义:

  属灵之义为何?则在借所献之物,以表达孝子恋慕之情,非谓祖先真领受物质也。(丛刊八期十二页)

  请读者判明指教罢。愚钝的我,是查不出他前后思想有联贯的可能性。还有一点,诫命的明文只说孝敬父母,作者却引申到敬祀祖宗上面去,难道父母两字的希伯来原文,暗含有已死的祖先在内,各国的译者都不能达出原意来么?孝敬这名辞,在原文里也可含有祀享的意义么?这样多渊博谨严的译者,又为甚在这个名辞上疏忽呢?

  作者又主张“子孙不见父母之非,乃能克孝克敬”,这又是道学家所说“天下无不是底父母”的注脚,纵然可请冯友兰先生出来辩护,断定这“不是奴性,而是真正底自主”。我们按着直觉,总以为这类的话危险性太大,总不是注重民本教育独立人格的时代所应当有的观念。但是,并不愿意人误会,我在这里主张子孙如果发见父祖的错误,就难得尽孝敬的本分。是非怎能颠倒,黑白怎能混淆?不过子孙不因为错误而减少孝敬的诚意。否则孔子所教“事父母几谏”的话,就毫无意义。《大学》所说正心修身的解释,对于子孙就不能应用。

  (5)作者始终认定奉祀祖先只是不忘根本,与拜偶像大不相同。但是作者既然指明祖宗的神位不可去,祖先的血食不可断,怎能巧辩说是与拜偶像不同?神位是什么意思、不是假定或相信祖先的灵魂停在那上面,或住在上面么?虽然不曾雕刻塑铸祖宗的形像,用牌位写明,不是一样么?已死的祖先父母能够来享受血食,享受他们生前所喜用的物品,那么,要人在祭祖先时,怎么不规定应为他们十代、二十代、五十代的祖宗设多少席呢?应不应为外祖父外祖母以上几代设席呢?这不是开玩笑的话。我们要报本返始,不得不认真,不得不做到比从前更有进步的样式。如果没有几分理由可作为祭祖先的根据,只咬定是“报亲恩不忘本”,请问这种行为,与作者所说的迷信有多少距离?“迷信者乃不通理智之信念也,盲昧无知,故为虚假。”

  作者虽曾试行说明拜上帝的意义,拜偶像的来由,迷信的起因,但是细看他最后为偶像所下的定义,观念仍然不清楚。以为拜偶像是“爱低于自身人格之物故堕落人格”,又“皆以能见之物,比不能见之物为更有价值”,本也不错。只是还没有说完。偶字原意是“像人”,含有现代所说拟人主义的意思。偶像是用土木金石等类作成形像,代表神灵或象征神灵。如再加上宗教仪式,拿它作为崇拜的对象,就称为偶像崇拜。殷帝武乙作一偶人,“称为天神与之博”(《史记·殷本纪》)。黄帝去世后,“其臣刻木为黄帝像”(《博物志》),春秋时鲁国用偶像随葬(俑)都还不算偶像崇拜,后来就没有不当作崇拜的对象。所以我们可以说凡作为神灵向着敬拜的形像或物体,或借以表明神灵又向着敬拜的形像或物体就是偶像。至于用这名辞指人所极爱重极倚赖的物品或人物,例如作者所指“爱钱”,德意二国人之对于希墨,也称为偶像崇拜,是第二义,是比喻。以为祖先的灵魂能够来享受血食及供物,又在祖先神位前焚香,陈设供物,或早晚向着鞠躬,这与偶像崇拜只有名辞不同罢了。

  总括一句说来,纪念祖先,我们极端赞成,毫不反对。只是像作者所提出的意义与方式,不敢同意。

  宋会督在第二篇文章末段,陈述为基督徒祀祖的是具体建议一条,用来贯彻他的主张,因为时间与篇幅都不容我再作详细的讨论,只得大略地写下一点管见。

  一、保存原有祖先牌或影像。祖先的画像照片宜保存,是当然。悬挂于室内适宜地点,或安放在洁净雅致的箱盒里,都可。原有祖先牌位如愿保存,须将“位”字删削涂抹,可写生殁年月日时,不宜写“讳”字,直写姓名,有别号加上别号。理由如下:今日的牌位,就是古时的“主”,或称木主(周时有石主)。现时通称神主。湖南四川都称为神主牌。这是安放在宗庙里或神堂上作为神灵所栖止的牌位。用黄纸或白绫为死人设一位以供祭祀,称为灵位。神主作成,灵位就不再用。如果这不算迷信,这与拜偶像绝不相同,中国必须大大增修家庙宗祠,并且要多划坟地,将来活人所住的地方当然越久越小了。

  二、牌位偶像同被废止。

  三、如无照片画像,可用铜牌刻上,或木板写上亡父亡母,第几代祖考,祖妣的名,姓,字(外祖父,外祖母,或外曾祖父母,也同样),生殁年月日时。重要事迹,嘉吉善行,也可录上以免遗忘。

  四、当亡父母及祖先生日可有特别纪念。瞑日纪念,可在瞑目后二三年内举行,邀请死者生前最相契合的亲友参加,发表感想,教训。往后不必这样。国府已将国父瞑日纪念取消,只纪念他的生日,可算合理。去世已久的先人,不必每年在生日,举行特别纪念。十年一次可以的。对于家中子弟,当然每年提醒也好。这是简单易行的事,在那日或先一日,家长用简单办法令全家纪念。这些事情做的太多,也没有意义。

  五、前条已够。第五条全删。若说每年通行节期要纪念,这里应当加国庆日,七七抗战日,教会节令如同圣诞节,复活节。总算起来,一月不止一次,不但非现代生活所不能顾及,并且于纪念祖先也没有意义。

  六、纪念时,参加者全体起立,静默二分钟。不向遗像举行鞠躬礼。恭敬瞻仰为是。

  七、不必用香烛鲜花,如实觉得太不平凡,不足以新鲜眼目,加深印象,必须有所表示。可写纸条张贴,悬挂小套国旗等事,纸花盆栽,先人生前所喜物品都可陈设。就是点烛光,也无妨。总要明白全是为生人陈设,不是死人供献。因此不可焚香,除非是用它作赶散蚊蝇的用处。古人焚香所以享神降神,楚词《离骚》有这样的话,“巫咸将夕降兮,怀椒糈而要之。”原注“椒”是用来降神的香物,《诗经》上说:“其香始升,上帝居歆。”《《大雅·生民》“歆”,就是神灵享食香气的意思。

  八、讲经唱诗也可以讲述中国古来孝弟的道理,指出它不变及可变的部分。

  九、宜将祖先父母,或本族中先人有特行美德的,在子弟面前宣讲。

  十、这条前半全无意义,只有惯于繁多礼仪的宋会督,也许能够实行一些时候。孔子只说“祭之以礼”,没有要人向祖先位前早晚鞠躬的,他老人家,当年一车两马,周游列国,曾随身捧带祖先的神位么?希望国学大师考证指教为幸,就是他这样行过,我们20世纪的人也不用着摹仿。“以志晨昏定省之意”,更不能不认为是邪说。

  十一、清明或他时扫墓,但不必献花,不可献祭。坟山宜有人看守,或联合加筑围墙。

  三

  今后世界文化的高潮,无疑的是民主主义。国家,社会,与家庭各式生活当然要奉民主主义为最高原则。我们的生活是奇异的调和,是矛盾的综合。我们要自主自立,又要互赖互助,我们要自尊自爱,又要敬人爱人。我们要发展精明谨严的理智,又要扩充和易浑厚的感情。个性的适当发挥,不至妨碍大我的利益与进步,意志的奋勇坚强,不至演成刚愎专制的恶习。哲学与科学的思想,文学艺术的兴趣,优良工业的成品,生活必需品的供给,怎样普及,与民主精神相配合,是现时的大问题,是有作为有思想的人士所应当努力解决的。家庭是实施这种生活的基本园地,是发挥民主主义的优良工具。我国古来相传的孝弟之大道,这时应得正确的评价。人的一生就是幼生少壮老死的全部生活,社会与国家都要负大责任,但是不能不由家庭发挥最大的功能。从这里可以扩充到“四海之内皆兄弟也”的观念,可以达到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。怎样扩充,怎样达到,是完备教育的职务,是人格教育的中心问题。转移风气,是个人,教会,社会与国家共同的责任。孝亲敬长,纪念祖先,不仅由家庭教导,在家庭以外,耳濡目染的机会增多,生活的改良进步自然容易。因此我有以下几条建议。

  一、设立老人院,老人学园,或简易的安老家。凡年在六七十以上的老人可以收人。可略按教育程度性格分别收录。老人院可收容程度较浅的老人,教以知识技能,享以饮食娱乐等事。老人学园的设备,为一般程度高的学者,政客,军人,工程师,艺术家,退职元老等而设。内中图书花木的设备,课程或讲演的布置等都求适合他们的需要,发展为主。这两种规模可大.收容数百人至一千人不等,可由国家,社会或教会设立,管理。安老家是在村镇或偏僻地方,只容十人左右的规模,为一般老人不欲远离家庭而设,以上三种都需要详订章程管理。办法分短期住宿,或至天年告终为止,这应当同幼稚园托儿所一样重要。

  二、人口稀少,或环境适宜的家庭,每年能够有一两月预备招待熟识的或附近乡里的老人居住。当然有病的当住病院。礼拜堂楼下或附近地方,也可以辟二三间房子安置老人作短期休息的用途。规模大的礼拜堂,可附设雅致的安老家。

  三、教会所定每年的思亲日,要认真举行,如有特别规定的父亲日,母亲日,也要隆重地举行,我本来觉得这样来提倡,已经是孝道低落的证据。不过这是一种社会教育,可以补家庭教育之不及。

  四、多撰述关于家庭生活的书籍,制作这类的图书、电影,令人明白家庭与社会国家世界的关系,人生互相尊敬、扶助的责任,老少彼此相需的实况,这是博爱教育,大同教育的始基。

  (本文转载自《基督教丛刊》1945年5月1日  第十期,71~79页)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读到 ( 鲁ICP备19059357号-1 )

GMT+8, 2024-10-23 14:34 , Processed in 0.096650 second(s), 2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